中華美食中國名城特色小吃(3)
分類: 中華美食
禮儀詞典
編輯 : 禮儀知識
發(fā)布 : 04-03
閱讀 :2211
64.高郵:香酥麻鴨
高郵咸鴨蛋已經(jīng)成了發(fā)遍全國的年終福利了,由此可揣想高郵究竟有多少萬只鴨,由此再揣想高郵人深以為傲的全鴨宴,相信沒人懷疑高郵人對于鴨的每一個部位的完美利用能力。全鴨宴的陣勢現(xiàn)在不太端出,但全鴨宴上的一道名菜香酥麻鴨,還經(jīng)常會以“壓軸戲”的角色出現(xiàn)在維揚地區(qū)的宴席上。所以當?shù)厝烁爸匾鐣道飼詭б凰芰洗谱泔堬枺闼致轼喩献溃虬馗?
65.上海:炒鱔糊
外地人到上海,驚羨的是上海的西餐,上海人也樂于變著花樣以各國“正宗”的西餐待客。濃油赤醬的上海本幫菜漸漸失去了擁躉,唯有幾道名菜還讓有著懷舊情結(jié)的人牽掛,比如炒鱔糊。梁實秋曾在一篇專論吃鱔的文章里,說炒鱔糊是因為鱔不夠大做不成鱔絲的等而下之策。但能把“下腳料”做的這樣咸中帶甜,油而不膩,也足見上海人的精明能耐了。
66.杭州:老鴨煲
到杭州去,杭州的朋友一定眉飛色舞向你推介張生計老鴨煲。據(jù)說張生記一天賣出600多只鴨子,等位子的時候,服務員會特地過來提醒你:今天沒有老鴨煲了。張生記因為老鴨煲發(fā)了,上海衡山路上開了一家分店,弄得上海也流行起老鴨煲。
67.紹興:霉干菜燒肉
一般人去紹興,第一個想到的是咸亨酒店的茴香豆。其實紹興菜的風味,一是霉,二是糟。糟的東西,糟雞,糟蝦,外地人吃不慣,就像臭豆腐。能夠品出妙處的,還是霉菜。紹興人喜歡用大白菜發(fā)霉,外地人學不來的。霉干菜燒肉,香,爽,還有獨特的咀嚼感。
68.寧波:雪菜筍絲湯
一定要當?shù)厝藥闳c,自己去點點不到,因為你很容易就忽略了這個名字。湯如其名,里面只有兩樣東西,雪菜和筍絲,看起來極為清爽。寧波雪菜跟別的地方是不一樣的,超市里賣的上面特地注明“寧波雪菜”。“老板娘”這家店里的雪菜和筍絲都特別得嫩。這個店還賣自己制的紅花蟹,蟹黃蟹,小小的一瓶就30多元、60多元,生意照樣做。
69.金華:兔頭煲
金華的火腿有名,兔頭是這兩年才興起來的。金華人本來就愛吃兔,兔頭原來不上大席。可喜的是大排檔流行,人們的口味越來越刁,兔頭煲得以盛行開來。講究的杭州人也開始吃兔頭煲,金華兔頭煲有了被承認的欣喜。
70.溫州:紅燒梭子蟹
溫州人嗜海鮮,有一種血蚶,是生著吃的,其味鮮美,但食者唇齒間避免不了血色斑斑,望上去不免有些恐怖。紅燒梭子蟹就無虞“殺生”之嫌,雖名為“梭子”,其肉卻豐美,其味之鮮,不在血蚶之下。
71.合肥:咸鴨燒黃豆
合肥也讓粵菜、湘菜霸占了,還有蜀王火鍋,開了幾家分店都特別火,等座要等一兩個小時。合肥當?shù)氐耐敛耍蛿?shù)咸鴨燒黃豆特受歡迎,很香,哪家飯店都吃得到。冬天的時候吃咸鴨燒黃豆最好,尤其是在自己家里,可以霧氣騰騰燒上一兩個小時。
72.蕪湖:芥菜圓子
蕪湖有著濃濃的江南特色,飲食講究、精致、清爽,鳳凰美食街小吃夜市很有名。這個季節(jié),清蒸刀魚剛剛可以吃到,但芥菜圓子的流行也很迅速。
73.潮汕:鹵水鵝掌
潮汕一家,潮菜好味。像鹵水鵝掌這種大家最常見的鹵味,在廣州或全國其它地方也是都能吃到的,雖然有時候感覺味道不錯,但大多時候總覺得味道就是差那么一點點,只有到了潮汕地區(qū),才能吃到正宗地道的鹵味。鹵水鵝掌以鹵水、丁香、大料、桂皮、甘草、陳皮、大茴、小茴、花椒、沙姜、羅漢果、玫瑰露等原料配制而成,存齒留香不著一物。
74.麗江:牦牛火鍋
到麗江往往讓人忽略了它的美食——因為有太多的景致。其實單單牦牛火鍋,就足以讓你徹底愛上麗江的。牦牛生活在無污染的高原,食草而生、肉質(zhì)細嫩,是藏家的最愛。除了牦牛火鍋,漢族人現(xiàn)在還沒有其它途徑一品牦牛肉的鮮美。
75.騰沖:大救駕
所謂大救駕即炒餌塊,這典故無非是說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昆明,明朝永歷皇帝的小朝廷一路奔逃至騰沖,饑餓難忍時,當?shù)厝顺戳艘槐P餌塊送上。皇帝就連贊:“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炒餌塊由此改名。騰沖產(chǎn)的餌塊細糯、色白、有筋,切成菱形片,加鮮豬肉片、火腿片、酸菜、蔥段、菠菜段、番茄丁、糟辣子、雞蛋等炒香,又加入少量肉湯燜軟,再用醬料調(diào)味,最后還配一碗酸湯,就上了桌。今天在以旅游為支柱產(chǎn)業(yè)的云南,有典故有淵源的菜自然熱的快,而米食配酸湯爽口、開胃又益于消化,“大救駕”于是坐定了熱門兒菜的位置。
76.永州:炒血鴨
“炒血鴨”乍一聽總牽起曖昧不爽的感官,看上去也是紫紅色呈糊漿狀,但是,在會吃鴨的人看來,鴨血可是清火敗毒的一大寶。永州人自然是會吃鴨的,所以他們挑了最生猛鮮活的鴨一刀劃入頸下,讓鴨血淌入盛了料酒的碗內(nèi)。鴨子去毛剖腹切塊,再就與生姜、干紅辣椒、蒜瓣一道入油鍋爆炒,然后又加鮮湯燜至快干,最后將鴨血整個兒淋在鴨塊上,邊淋邊炒,再加料起鍋。鴨血香滑,鴨肉異常鮮嫩,擅吃鴨者莫過于此。
77.拉薩:生牛肉醬
藏藥歷來就很有些神秘色彩,拉薩招待貴賓必有的生牛肉醬就是幾種可入味的藏藥與搗碎的新鮮生牛肉最奇妙的混合。猩紅血性的顏色,興烈沖鼻的口味,吃下肚更是暖洋洋熱烘烘的一團,據(jù)說西藏依然是一個讓時間凝固的地方,據(jù)說千百年來藏人都喜歡在布達拉宮腳下曬太陽,當肚里存著一團火熱,再給陽光一曬今天的藏人仍是分外的自樂自足。
78.昆明:雞雜炒干巴菌
菌類一向以味道鮮美著稱,野生菌類的鮮美自然更甚一籌。眼下,吃膩了大魚大肉的昆明人,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昆明人,一貫以與自然和諧共處聞名的昆明人又條件便利的迷上了野生菌類(在昆明四圍野生菌類保持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勢頭。)一道雞雜炒干巴菌看上去也許有點兒其貌不揚但那種美味異香讓但凡吃過的人都終生難忘,“鮮得很不能連舌頭吞下去”有人如是形容。
79.大理:翠梅酸辣魚
在大理守著洱海吃魚,可謂得天獨厚。雪山融雪匯成了洱海之水,如此水質(zhì)又滋養(yǎng)了分外鮮嫩的洱海魚。當乘鮮采摘的酸梅翠色猶在,一道以青梅入味,以辣椒為主料的"翠梅酸辣魚"就新鮮出爐了。果酸調(diào)和了魚腥,更好的保持了魚肉的口感和營養(yǎng),與西餐烹魚流行加檸檬片的做法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80.遵義:折耳根炒臘肉
中藥里赫赫有名的魚腥草到了貴州就取了嫩嫩的那段根莖來吃,惟其爽脆故名"折耳根",折耳根是屬于全體貴州人的標識,據(jù)說要看一人是否地道貴州人,進了菜館二話不說連點兩盤折耳根的就是了。在遵義,"折耳根炒臘肉"自然也是每席必有、百吃不厭的一道菜,折耳根沖鼻的生魚腥氣與臘肉、辣椒的香氣形成了奇特的混合,一為冷香,一為暖香,繚繞不去,任人低徊。
81.貴陽:花江狗肉
在貴陽餐飲街上有一奇景,滿街一字排開的狗屁股,狗尾巴還高高蹺起,據(jù)說這就是本家有做正宗花江狗肉的象征了。花江原產(chǎn)一歲半的幼齡土狗被剝了皮、剔了骨,狗形猶存地端上了桌,接下來它就被剮成一片一片的下進了預先燉過的狗骨頭沙鍋,肉嫩湯鮮,異香撲鼻。再然后食客們大喊一聲:罪過啊!就毫不客氣地玩兒著點滋陰壯陽的想頭舉筷如飛了。——誰讓滋陰壯陽是時下一大熱呢?
82.安順:二塊粑炒火腿
在安順和興義當?shù)厝硕紩蚰阃扑]“二塊粑”,自古以來農(nóng)家每年就挑最好的梗米和糯米,淘洗浸泡后蒸熟,先舂搗如泥,再趁熱揉成長方、橢圓、扁圓德形狀,涼后即為二塊粑。兩種米質(zhì)巧妙混合而來的二塊粑,爽口而有彈性,切片之后也是晶瑩潤澤的一片片。如果說原先的二塊粑還像一道小吃,現(xiàn)在它就已然被潮流發(fā)揚光大為一道特色菜了,和著火腿炒,香而不膩且買相十足。
83.凱里:酸湯魚
新八大菜系里被加進了原本名不見經(jīng)傳的貴州菜,而貴州菜如此奇倔首推它的酸,對于經(jīng)常食欲不振的現(xiàn)代人來說,種種開胃的酸聽著就是誘惑。凱里酸湯魚的酸是大有講究的,一般是先加入特產(chǎn)槽辣椒和本地許多有營養(yǎng)價值的中草藥,借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湯,然后將清洗的活魚下鍋。一個數(shù)據(jù)表明:凱里本地居民長壽人口居全國之首,酸湯魚的營養(yǎng)價值得到了絕佳應證,酸湯魚從此緊隨著人們健康長壽的念頭所向無敵。
84.桂林:爆炒烏雞
在別處多半用來燉湯的烏雞到了桂林就因地制宜地改為了爆炒。的確,桂林人一向喜歡酸辣為主的濃重口味,一道桂林米粉由此橫掃天下。但“藥補不如食補”的風潮也掛到了桂林,清淡的烏雞湯乏人問津,本地菜館就自創(chuàng)以火紅的干辣椒和果菜丁爆炒的烏雞塊兒,果然大受歡迎,堪稱“以酸辣的方式將進補進行到底”。
85.陽朔:啤酒魚
陽朔啤酒魚,是桂菜近年來受粵、川風味影響的大成,當?shù)厝怂Q的絕招卻只有兩條:一要在陽朔煮,二要新鮮漓江活鯉魚(一種身居山明水秀之地的自得盡顯于此)。活鯉魚開膛破肚但不刮鱗,平剖兩半,每半邊又橫砍幾刀以入味兒,再撒上姜絲等作料,投入油鍋猛煎,直煎得魚鱗變黃卷起,才淋上醬油,撒上紅辣椒,倒入半瓶啤酒,蓋上黃燜。再揭蓋,頓時濃香四溢,你再就能品出啤酒魚皮脆肉嫩,滑爽溢香的味道。
86.長沙:口味蝦
2000年口味蝦在全長沙市狂熱,家家餐館、排檔無一不做口味蝦,而主料草龍蝦的價格也由早年的每斤一塊多錢爆漲到了五六塊錢。草龍蝦是在湖區(qū)瘋狂繁殖的硬殼大蝦,掐頭去尾后再用刷子大力刷,然后加足了辣椒、朝天椒、花椒、八角、茴香、孜然、大蒜、生姜等種種調(diào)料以酒爆炒,最后還得煮透。端上桌的口味蝦紅通通一片,又噴香撲鼻,辣得人猛吸涼氣卻欲罷不能。據(jù)說草龍蝦牙口奇好能啃動防洪大堤,所以長沙人懷著對害蟲的仇恨,吃起來分外來勁。
87.武漢:香菜圓子
南方的丸子在不南不北的武漢過油一炸就叫圓子,而香菜圓子在許多年里都和藕圓子、豆腐圓子并稱為窮人家的三寶,因為它們看上去金黃松脆與肉圓子一無二致直到入了口才見真招,所以特別能給窮人家爭臉。不過金玉其外的聯(lián)想畢竟使它們難登大雅之堂。今天,物質(zhì)的豐富自不必說,宴席間倒很有點“食肉者敝”的味道,香菜圓子和它其它的素食圓子兄弟就此合了素食、健康食品的潮流,成為新寵。
88.天津:炒清蝦仁
俗話說"吃魚吃蝦天津為家",到了天津大啖一番魚蝦自然是少不了的。原先在天津吃海鮮河鮮多半是乘活蒸了再剝殼蘸醬,不過這兩年天津人也吃出一個精巧來,炒清蝦仁就是一個最好的代表。這蝦仁是活蝦過了水現(xiàn)剝出來的,肉甜飽滿,再配上切片的小青瓜就在清油鍋里爆炒兩下,起鍋后瓜脆蝦鮮,色澤誘人,清爽得很有些齒頰生香的感覺。
89.庫爾勒:烤魚
烤魚是最通常的一種吃法,但到了庫爾勒,烤魚也顯出了不同,魚是博斯騰湖鮮嫩肥美肉質(zhì)清甜的小魚,水是博斯滕湖千年雪山融匯而來的純凈雪水,魚肉隨意的穿在小木棍上轉(zhuǎn)動翻烤,只刷上孜然、鹽巴和酥油,慢慢的就香氣四溢了。新疆聞名的是烤全羊,但庫爾勒的烤魚卻肯定是更清爽適口的選擇。
90、沔陽:沔陽三蒸
“清蒸菜最能保證營養(yǎng)不受損失”的提法現(xiàn)在已廣為人知,“沔陽三蒸”也由此在“吃要吃的科學”浪潮中重煥青春。所謂三蒸,即蒸肉、蒸魚、蒸菜(可隨意選擇青菜、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卜、同蒿、藕等數(shù)十種),頗為符合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此菜又名沔陽粉蒸,蒸菜都裹著搗細的米粉,菜的本香配上大米的清香,回味深長。
91.濟南/譚魚頭
“譚魚頭”在濟南北園和文化東才開了兩家分店,吃慣魯菜的人們就墜入了川人的辣味誘惑。那種區(qū)別于通常“朝天椒”之特殊辣椒、必種之特殊土壤和海拔高度,每年采摘期僅僅七天,采后精選裝壇,以特殊的方式儲存一年以上才可入鍋,令火鍋打不住地辣色鮮艷,辣香濃郁,辣感柔和,喜辣者更喜辣,懼辣者不懼辣。當然,花鰱魚頭也是好東東。
92、青島:海鮮小豆腐
海鮮用的是海參、蝦仁、魷魚和蛤蜊等小海鮮,再配上蔥花豆腐炒成的各式各樣的海鮮小豆腐,口味鮮香絕不油膩,吃的時候在就上蔥油餅子就齊了。飯店開在各種古老的歐陸建筑中間,從飯店的各個窗口都看得見碧海藍天,金色沙灘,誰不說青島是個好地方呢?
93、煙臺:蝎滾繡球
煙臺菜屬膠東風味,以烹制海鮮見長。毒蝎也成了山東人的餐中物,油炸山蝎是山東著名的風味菜點,而煙臺人的蝎滾繡球便是吃毒蝎的又一杰作。
94、德州:德州扒雞
其實德州除了扒雞出名,西瓜也是種了上千年,就是這一道菜讓德州出了名,也讓全國各地大小燒雞店的招牌高度統(tǒng)一:德州扒雞!正宗的德州扒雞,全名五香酥骨扒雞。特點是: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造型上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jīng)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臥體,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遠望去似鴨浮水,口銜羽翎。
95、澳門:葡國生蠔
澳門漸漸褪掉葡萄牙的影子,經(jīng)典的萬國建筑與葡國菜仍然留了下來。葡國菜口味清淡,量少精致。把土豆泥放到原只生蠔上一起焗,兩者的味道相互滲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96、房縣:清炒小花菇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小花菇鮮則鮮矣卻通常是用來調(diào)味的,但是在新鮮小花菇的產(chǎn)地房縣,嫩生生的小花菇原來是可以清清爽爽炒來當菜吃的。不要過多的調(diào)料,小花菇先天的鮮美醇厚在這兒盡顯無遺,其實,也就是隨著菌內(nèi)培育技術的不斷進步,昔日的山珍“小花菇”才經(jīng)得起這樣整盤整盤的大吃大嚼,而菌類豐富的營養(yǎng)成份和能抗癌的新說更讓人吃出許多的滿足。
97、襄樊:泡菜牛肚絲
當韓國泡菜、日本泡菜在幾大城市熱買的時候,襄樊人還是認定自家的泡菜才是最好吃最上口的。在襄樊只要家里還有幾位大媽大嬸就總能從床底下找出老大幾個泡菜壇子。牛雜,襄樊人一般也是不吃的,但牛肚卻是個例外,口感柔韌且有彈性,不管怎樣,微辣的、酸酸的泡菜牛肚絲就是襄樊一道人見人愛的開胃菜。
98、砂缽黃陂三合
被新湖北菜發(fā)揚光大的“味厚香濃”在黃陂三合理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肉圓子、魚圓子、還有當?shù)靥禺a(chǎn)的魚糕、肉糕,再配上香菇、清采用砂缽、文火滿滿的燉出味兒來,如果說排骨藕湯是老湖北最成功的燉品,黃陂三合就更少了油膩,多出幾分清燉清補的善解人意。
99、承德:萬字扣肉
這是一道宮廷菜,現(xiàn)在成了壽辰名菜,作法是將紅燒豬肉切成3.3厘米見方小塊,用小刀逐個將肉塊由外及內(nèi),依方形繞圈向肉塊中心呈“萬”字型,不可使之分離,然后皮朝下,擺在蒸碗內(nèi),加高湯、佐料,上籠蒸2小時,取出扣盤,澆上高湯,肥頭勾芡即成。
100、唐山:醬汁瓦塊魚河北風味包括三大流派,冀中南派、宮廷塞外派、京東沿海派。京東派以唐山為主,以烹制鮮活海產(chǎn)原料見長。特點是原料豐富,刀工細膩,口味清鮮,講究清油抱芡,菜品配以精美的唐山瓷盛器,別具風格。
101、重慶:香辣蟹
集火鍋與海鮮于一身,融川菜和粵菜為一體的川菜香辣蟹由成都人創(chuàng)制,成為了時下重慶人的心頭好。香而不悶,辣而不燥,鮮而可口。先用油、豆瓣、香料等炒好后上桌,把蟹吃完后,各剩下的作料加上湯,吃了螃蟹肉才開涮,過罷螃蟹癮,再過一把火鍋癮。
102、廈門:菊花釀魚肚
從1977年起,廈門人就一年一度舉行菊花展,現(xiàn)在他們把對菊花的情有獨鐘與吃魚肚的嗜好結(jié)合了起來,這就有了做成菊花型的菊花釀魚肚。在水煮活魚時興的同時,廈門人從尋肉煨魚肚、鍋仔青瓜魚肚、紅油魚肚絲一直吃到菊花釀魚肚。
103、鳳凰:苗家粉蒸肉
鳳凰菜的最大特色是以辣酸為主色,以濃溶為宗旨,以炒功為上乘。縣里出產(chǎn)一種帶糯性產(chǎn)量極低的小米,一般選用較肥厚的細嫩豬肉,拌合浸泡好的小米,加上可口的作料,放在鍋里蒸煮,待小米和肉熟透后即可。鮮美可口,極富營養(yǎng)價值。
104、濟南:孔府地鍋一絕
孔府地鍋一絕與廣州啫啫煲形相近而性相遠,它的配料很簡單——巴魚、蘿卜、豆腐、青椒、大蔥,餅是玉米面做的,燦黃得可人。吃的時候,把魚放在圓圓扁
扁的餅上,佐以老豆腐和圈蘿卜,不需要蘸料,但是那一點點的湯滲下來,就是人間美味了。有點咸,有點辣,還有那么一種不知名的感覺在舌間纏繞著,天涼的時候,吃著心暖。
105、西寧:夾沙牛肉
在2000年杭州舉辦的中國.杭州首屆美食節(jié)上,西寧選送了311個具有高原風味品種的菜肴,金牌總數(shù)全國第一,想不到吧?
青海人能把雞蛋黃白分離做成“黃金白銀烏絲糕”(發(fā)菜蒸蛋),也能用雞蛋把牛肉先裹后炸,做成不似牛肉通體金黃的夾沙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