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宗教有關的節日
分類: 外國節日
禮儀詞典
編輯 : 禮儀知識
發布 : 06-11
閱讀 :1450
許多國家都有與宗教有關的節日,主要有:
圣誕節。圣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傳說中的那穌誕生的節日。
公元354 年,羅馬天主教會規定每年12 月25 日為圣誕節,從此這一天就成為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盛大節日。圣誕節一般從12月25 日前夜(圣誕夜)開始,直到次年1 月6 日在主顯節前夜結束。圣誕節本是一個宗教節日,但現在已逐漸成為各信奉天主教與基督教國家的全民性重大節日,在歐美各國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狂歡活動,持續一個星期。每逢節日來臨,子女們均從各地趕來與父母團聚,全家歡樂異常。慶祝圣誕的傳統活動有:扮演圣誕老人,裝飾圣誕樹,送圣誕賀卡,做圣誕食品,點圣誕蠟燭、燒圣誕柴,
唱圣誕歌等。在圣誕之夜,孩子們熱切地盼望著圣誕老人給他們送來心愛的禮物。
復活節。復活節是耶穌教徒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遇難的第三天,即復活升天。因此,羅馬帝國在公元325 年的一次教士會議上確定每年3 月春分(3 月21 日或22 日)月圓后第一個星期日為復活節。在歐美國家,過復活節時,羊肉和火腿是基督教家族的傳統肉食,而兔子糖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基督教徒把羔羊看作是耶穌獻身的象征,把豬看作是幸運的象征,把兔子看作是新生命的象征。節日期間,人們全家團聚,親友互訪,互贈象征生命和富裕的用巧克力糖做成的雞蛋與小兔子。
狂歡節。狂歡節是歐美各國的傳統節日。它起源于古羅馬的農神節,發展于中世紀,盛行于天主教的地區。狂歡節的節期,各國不一。有的開始于元旦,有的開始于圣誕節或其他日子。即使同一國家,節期也不盡相同,如德國的慕尼黑于1 月6 日開始狂歡節,而科隆卻在11 月11 日11 時11 分歡慶狂歡節的到來。但多數國家在二三月間氣候宜人之時舉行。拉丁美洲的巴西是世界公認的“狂歡節之鄉” 。巴西的狂歡節在每年的2 月中下旬,為期三天。節日期間,在巴西的主要城市到處張燈結彩,不管白天黑夜,無論男女老幼,人們穿起節日的盛裝,有的戴假面具,有的穿旱冰鞋,有的踩高蹺,表演各種節目,跳桑巴舞,盡情地歡樂。
開齋節。開齋節是伊斯蘭的重大節日。一般在伊斯蘭教歷的十月初一,許多伊斯蘭國家都要放假三天。伊斯蘭教的枟古蘭經枠規定,成年穆斯林每年要守齋一月,齋月結束后的第一天為開齋節。節日期間,穆斯林沐浴盛裝,舉行禮拜,互相祝賀,聚會美餐,走訪親友,互贈禮物,施舍窮人。男女青年則愿選擇這一節日舉行婚禮。
古爾邦節。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 ,是為紀念阿拉伯人先知易卜拉欣對真主的忠心而形成的伊斯蘭節日,其隆重程度僅次于開齋節。時間一般是回歷太陽年十二月十日開始,許多非洲國家在這一天都要放假一日,巴基斯坦則持續三天。節日期間,穆斯林教徒沐浴盛裝,到附近清真寺做禮拜(時間比開齋節要短) 。根據教規,凡經濟獨立的穆斯林都要在此期間宰牲獻祭,可以一人宰一只整羊,也可以由7 人合伙宰殺一頭牛或一峰駱駝獻祭。獻祭的東西應是自己最珍愛的,并分成三份,分別用于饋贈親友、施舍窮人和留作自享。
成道節。這是佛祖“釋迦牟尼”成佛的紀念日,時間是每年農歷十二月(臘月)初八,也稱臘八節,是中國人民比較熟悉的節日。每逢臘月初八,佛教徒們都要在這一天以食供佛。中國佛教徒經常是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這就是我們常吃的“臘八粥” 。
世界佛陀日。世界佛陀日是南傳佛教徒慶祝釋迦牟尼誕生、成道和涅槃合并在一起的節日。
節日日期定于公歷四五月間的月圓日。在這一天,在斯里蘭卡及東南亞佛教流傳的國家里,人們要進行各種充滿宗教色彩的儀式和紀念活動。
下一篇:西方情人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萬圣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