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賓次序
分類: 禮賓通則
禮儀詞典
編輯 : 禮儀知識
發布 : 05-27
閱讀 :1920
禮賓次序是在社會交往中,特別是在重要的禮儀場合中,為體現
參與者的身份、地位、年齡等的差別,而給予特別的尊重,或者為了體
現所有參加者一律平等,而按照一定的慣例和規則對出席者進行排
列的禮儀規范。在涉外交往中,禮賓次序是一個政治性較強而又較
為敏感的問題。因為它體現了東道國對各國賓客所給予的待遇。如
果安排不當或不符合國際慣例,則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和交涉,甚至
會影響到兩國之間的關系。禮賓次序,看起來只是個先后排列的事,
一旦出了問題,就是大事。所謂“外事無大小” ,就是這個意思。因
此,在組織涉外活動時,對禮賓次序應給予高度重視。
常見的禮賓次序有兩大類:一類是指明確區分參與者的身份高
低、上下、長幼等方面的關系,目的是給高者、上者、長者相應的尊重
和禮遇,以表現主人的謙謙風度;另一類是為了表示所有參與者在權
利、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
關系不對等時的排列規則
參與者關系不對等時,排列次序應按照地位高低、職務上下、年
齡長幼、關系親疏、實力強弱來排列。其基本規則是:上級在先,下級
在后;尊者在先,次者在后;長輩在先,晚輩在后;實力強者在先,弱者
在后;女士在先,男士在后。高者、尊者的具體確定,根據活動的目
的、內容、主人的價值取向和客觀需要等不同情況來決定。如:官方
活動,可以職位高低為標準,經濟活動可以實力強弱為依據等等。
就主席臺上的位次而言,按前后排關系,前排就座者為高、為尊、
為強,后面各排依次遞減。在同一排上,中間為高、為尊、為強,兩邊
各位置依次遞減。就兩側的同位置而言,右邊為高、為尊,左邊次之。
在行走、就座、乘車等方面也有次序可言。走路、入座時,兩人并
行,右為高,左為次;兩人前后行,前為高,后為次;三人并行,中為尊,
右為次,左更次;三個人前后行,前為尊。若是在不平坦的路上或是
到達不熟悉的地方,則應有人在前面引路,尊者在一人之后。上樓梯
時,前者為尊;乘電梯時,前者為尊。下樓梯、出電梯時,應讓尊者在
一人之后。
國際交往中,由于各個國家的體制不同,部門之間的高低也不盡
一致,同時各個國家還有不同的習慣,這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恰到
好處地予以安排。
關系對等時的排列次序
參與者的關系對等時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排列:
按字母順序排列
在多邊活動中,禮賓次序常采用按參加國國名字母順序排列的
方法。使用這一排列方法一般以英語字母順序排列最為常見。如在
國際會議、國際比賽中,公布與會者名單、懸掛與會國國旗,以及座位
安排時,往往按各國國名的英文拼寫字母順序排列。但為了避免有
些國家總是占據前排席位,也常用每年抽簽一次的辦法來決定本年
度的席位以哪個字母打頭,以便讓各國都有機會排列在前。在國內
禮儀活動中,按個人姓名和組織名稱的第一個字的筆畫多少和筆順
排列次序,也是同一道理。
按通知代表團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在一些國家舉行的多邊活動中,按通知代表團組成的日期先后
順序排列禮賓次序,也是經常采用的辦法之一。其具體做法可分為
以下三種情況:
1按派遣國通知東道國該國代表團組成的日期先后順序排列。
2按派遣國決定應邀派遣代表團參加該活動的答復時間的先
后順序排列。
3按各國代表團抵達活動地點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采取何種排列方法,東道國須在致各國的邀請書中加以注明。
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情況往往比較復雜。所以,禮賓次序往往
不能按一種方法排列,而是幾種方法交叉,并考慮其他有關因素,如:
國家之間的關系、地區所在、活動性質和內容、對活動貢獻大小,以及
參加活動的人員的威信、資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