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禮儀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禮儀知識學習網站!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十分注重禮儀教育,他要求學生衣冠整潔,走有走的樣子,坐有坐的姿勢,為人處事要彬彬有禮,溫文爾雅。歷史上還流傳著許多講文明講禮貌的佳話,如“孔融讓梨”、“張良納履”等。其次,從我們黨和國家兩位偉大領袖毛澤東、周恩來的典型事跡,也說明注重禮儀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毛主席回家鄉時,邀請親友中的老人們吃飯,恭恭敬敬給老人們敬酒,體現了主席對老人們的尊敬。敬酒時還說“敬老尊賢,應當!應當!”更進一步顯示了主席注重禮儀的自覺性。周恩來總理是世界公認的最注重禮儀的領導人之一,凡是與他接觸過的中外人士無不為他的禮儀風范所傾倒。偉人們不但為中國革命建立豐功偉績,在發揚我國禮儀的優良傳統方面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在今天,我們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議,就要繼承和民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美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加振奮我們的民族精神,增加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作為少年兒童,就要從小知禮儀,習禮儀,為“禮儀之邦”再添光彩。
怎樣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講文明、有禮貌的優良傳統呢?
第一,要教育學生從小培養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習慣。所謂“百善孝為先”就是說一個要成為益于人民的善人,孝敬父母是首先應該做到的。如果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對別人、對社會有強烈責任感呢?因此,孝敬父母是做人的起碼要求。所以,學生在家里要尊重父母的意見,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跟父母說話提意見、言行舉止要遵循小輩的禮儀。在生活行為上要首先想到照顧父母,尊重父母的勞動和貢獻。
第二,要重視學校的禮儀教育。學校是文明的搖籃。講文明、懂禮貌,是人生的第一課。從每個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我們就要讓他們學會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遵守學校的紀律和遵從禮貌行為的規范。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漸地提高禮儀修養。
第三,要注重社會禮儀教育。學生少不了在社會環境中生活,跟社會上的人接觸,同樣要遵守禮儀規范。如見面禮儀、交談禮儀、做客與會客禮儀、購物禮儀、游覽禮儀、走路乘車船禮儀等等。
總之,學習禮儀規范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主要的是應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才有可能成長為對國家和人民有所作為的人。
快搜